2)78、荔枝_前任是陛陛陛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苏苏笑,“确是好诗,沈霁月真乃天下难寻的妙人。”

  于是刚刚松缓的心,又有些堵涩了起来,谢允之沉默地低首呡了一口茶,似因心境,只觉微苦,尝不出“清香淡雅、幽凉生津”,苏苏瞧他似是不爱喝,另剥了荔枝递至他唇边,“尝尝这个。”

  长生在旁瞧着娘娘又喂糖又剥荔枝的,当今天子都没有这种待遇,倒真像是把大理寺卿当亲弟宠了,但大理寺卿,总是那样清淡如水的神色,无悲无喜,无怒无嗔,被这般对待,既无受宠若惊的神情,也无伤感过往的情愫,如一泓幽潭,底下酿藏着什么,谁也窥不出来。

  谢允之离了风荷榭,回到居处时,正见一人负手立在门外数竿青竹前,长风拂袂,白袍若飞,正如她不久前在风荷榭所赞,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列松如翠,积石如玉。

  攥着药瓶的手,不由紧了紧,而那白衣人见谢允之归来,忙含笑拱手道:“大理寺卿。”

  对于这位以十五岁之龄、三元及第的谢二公子,沈霁月一直甚是仰慕,甚是仰慕。

  这不,今日得了空,就特来拜访。

  他听说大理寺卿才华横溢、断案如神,但为人颇为寂淡,大好年华,却如暮鼓晨钟,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虽请自己在庭中坐了,还命侍从泡了一壶好茶,但由始至终,只他一人滔滔不绝,而大理寺卿,一直捧着杯中茶,微垂眼帘,不言不语,就在他嗓子眼都要冒烟儿,捧着茶准备喝时,终于见大理寺卿微微抬首,望着自己道:“沈翰林写得一手好诗,万方安和宴上所作,堪称世之绝唱。”

  沈霁月未科举成名前,早拜读过谢二公子大作,他在世人面前,有几分恃才不羁,但对这位史上最年轻的状元郎与三品官、天下文人的表率,却因从前的仰慕烙在骨子里,面对他时颇恭谨,且因是他破了灵州舞弊案,才能使自己一展才华,沈霁月心中感激,忙谦道:“哪里哪里,在大理寺卿面前,班门弄斧罢了,若大理寺卿那夜同时作诗,沈某拙作,怕是合该当场烧了。”

  谢允之淡道:“沈翰林诗篇,为宸妃娘娘所作,娘娘既喜欢,那便是天下第一。”

  沈霁月得谢允之一句赞,抵得上旁人百句千句,也听不出这话后的涩意,只喜滋滋地捧着茶啜饮,刚喝了没两口,又见大理寺卿抬眸看他,似随口问道:“沈翰林是在何时何地,欠下宸妃娘娘佳句?”

  沈霁月听他问,遂将当年灵州饮酒夜谈以及长安教坊重逢一事,细细道来。他本擅谈笑风生,文采又佳,两次相会在他口中娓娓道来,绘声绘色,情景逼真,直如口述了一篇传奇,还颇有些天定奇缘的浪漫色彩,说到最后,还不忘感叹总结一句:“天下之广,却能灵州初见,长安重逢,真是有缘千

  请收藏:https://m.17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