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吴三桂为什么会输给康熙帝_历史很有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吴三桂这个人,他的志向其实并不高,不像项羽敢于将秦皇取而代之,也没有刘邦那样“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气概——曾任辽东总兵的吴襄是他爹,名将祖大寿是他舅舅,而祖大寿在袁崇焕死后被迫降清也是事实。(当时关宁军即袁崇焕、祖大寿的部队极受不公正待遇,皇太极发动北京突袭战之际,关宁军入京救援,居然只能在城壕露宿半月,更遭京营扔砖砸死三人、出城砍死六人直至最终的袁崇焕蒙冤受死,关宁将士心灰意冷,皆言“以督师之忠,尚不能自免,我辈在此何为?”)

  在此情形之下,吴三桂的处境其实是很尴尬的。但他依旧取得了节节战功,在皇太极以及其老舅祖大寿的劝降之下,也并未动摇。要知道,在当时,宁远周围的许多城池,已经被清军攻陷,吴三桂其实只是关外的一片孤叶而已。

  所以,以大明的形势而论,将吴三桂撤回京师,是最好的决断。但事实上崇祯帝犹豫不决,直到李自成拿下了居庸关和宣府,剑指京师的情形之下,方才急调吴三桂入京——而吴三桂的反应,不能说很机敏,但也不至于说拖延(考虑到袁崇焕当年的遭遇,拖延有拖延的理由)。但实际上吴三桂抵达今属唐山的玉田,便已接获崇祯自缢、明朝灭亡的消息。吴三桂这时候便犹豫不决,究竟是降大顺好还是降关外的大清好?他的犹豫是有理由的,因为两面受敌,单凭他一个,既打不过李自成,也挡不住清兵。

  据说这时他接到了陈圆圆被夺、老父被押的消息,促成了她的决断——无论这个细节是否成立,最后的结果都是他决意联清击李。但实际上这个打算也不现实,因为多尔衮兵强马壮,怎么可能放弃这样难得的良机。所以多尔衮接到信后马上强行军,抵达山海关外,逼迫吴三桂投降。

  有些文人因此指责吴三桂,但其实吴三桂没得选择,降大顺已经不可能,那么就只能降清。

  于是,便有了一片石的那一幕。从这一刻起,吴三桂其实已经不再是明朝的人,而是清朝的大将,虽然他也曾表示对南明“不忍一矢相加遗,主要干的是剿灭李自成的活,而在李灭之后,还曾一度回去“镇锦州”。当然,大清国其实这个时候还是需要他,所以再调他入关剿灭张献忠,到顺治十四年,便任命他做平西大将军,攻打云贵——这个时候才是他和老东家翻脸的时刻,因为此时的对手,是南明最后一个政权桂王永历政权。

  显然此时吴三桂已经完全放弃了对明朝的最后一丝情意,师出缅甸,擒杀永历帝——对大清而言,他确实大大的有功。封王坐镇西南,实际上就是把云贵这块土地封给了吴三桂。

  但大清随即进入康熙时期,开始剥夺吴三桂的藩王特

  请收藏:https://m.17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