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诸葛亮、王朗撕逼,到底谁说的有理_历史很有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诸葛亮骂死王朗是《三国演义》中一段著名桥段,先看看两人骂战的具体内容:

  王朗:“来者可是诸葛孔明?”

  诸葛亮:“正是。”

  这是正常地打招呼。

  王朗:“久闻公之大名,今日有幸相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为何要兴无名之师?犯我疆界?”

  诸葛亮:“我奉诏讨贼,何谓之无名?”

  王朗:“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

  诸葛亮:“曹贼篡汉,霸占中原,何称有德之人?”

  这里也算正常的对质,辩论,算不上“骂”。

  接下来的就是高潮部分了。

  王朗:“自桓帝、灵帝以来,黄巾猖獗,天下纷争,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命所归也!我世祖文皇帝,神文圣武,继承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治万邦,这岂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比管仲、乐毅,何乃要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谅尔等腐草之萤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我个人认为,王朗此言的某些部分的确有些道理。自从黄巾起义以来,东汉政府名存实亡,军阀割据一方混战不已,给国家、给百姓带来深重灾难。

  就像曹操的《蒿里行》说的那样“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面对这种异常凄惨混乱的景象,曹操能够逐渐统一北方,重视农业生产,使北方经济恢复发展,百姓逐渐安居乐业,这份功劳是不可抹杀的。曹氏替代东汉是大势所趋,王朗在这里用“天命所归”言之也不无道理,毕竟古人信奉天道天命之类的说法。

  至于后部分劝降诸葛亮的话,也是有理有据,最起码也是中规中矩的说辞。

  诸葛亮:“我原以为你身为汉朝老臣,来到阵前,面对两军将士。必有高论,没想到竟说出如此粗鄙之语!”

  诸葛亮说王朗之言是“粗鄙之语”,也算不上骂,有时候辩论就是要贬低对方,语出惊人的。

  诸葛亮下面的话在语言上算得上是骂。

  “我有一言,清诸位静听。昔日桓帝、灵帝之时,汉统衰落,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李榷,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汉帝,残暴生灵,因之,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以至狼心狗肺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

  他直接否定,曹魏政权是“天命所归”的言辞。把曹操和董卓一类的作比,至此朝廷中都

  请收藏:https://m.17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