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17章 秦国乱_君临战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看上去只怕能年轻十岁,二十五六成熟少妇的容颜,容光焕发。

  “咯咯,老丞相无须过谦,如今秦国风雨飘摇,只怕唯有老丞相才能力挽波澜,扭转乾坤,稳定社稷,中兴秦国!”

  严君疾拱手道:“太后夸奖了,老臣只是尽忠罢了,已过花甲之年,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幕后出谋划策尚可,朝堂前安抚社稷,主持朝政却不适合了。”

  赢稷只有十六岁,年纪尚幼,因此心性没有那么沉稳,听严君疾与太后打着官腔,绕来绕去,他已经忍耐不住了,问道:“如今堂前栎阳令与丞相争论不休,双方势成水火,伤了任何一方,都是秦国的损失,两者皆为国之栋梁,中流砥柱,寡人实在不知该支持哪一方,请老丞相赐教。”

  宣太后芈缳儿看着严君疾,抿着嘴似笑非笑,没有说话,也在倾听。

  严君疾坐稳之后,冷静下来,不疾不徐,十分中稳地开口道:“大王对魏冉与甘茂了解多少?对他们的才能品性如何看待?”

  “呃?”赢稷忽然愣住了,本以为严君疾坐下后,会长篇大论,侃侃而谈,大刀阔斧,如江河一般奔腾而下,为他辨析当前形势,列举出一些治国安局之策,稳定秦国内政,重新开辟新局面,走上孝公、惠文王的兴国之路。

  他却想不到,严君疾一开口,就是反问一句,赢稷小愣一下,目光狐疑地看了看宣太后,缓了一会儿,摸清套路和话题,说道:“舅公魏冉为辅佐大臣,执掌运筹,身兼太尉一职;甘茂丞相兼领上将军甘茂镇守咸阳,这两人都是秦国柱石!”

  严君疾听闻哑然失笑,微微摇头,却不明说,只是仔细看着宣太后,问道:“太后也是这样觉得吗?”

  宣太后与严君疾目光相对,一霎那间,都是脑子飞速运转,彼此在探测对方的话意和底线,可以说,一个是狐狸精,一个是老狐狸,旗鼓相当,都是脑子极其灵活之人,心机极其深厚之人。

  半晌,宣太后叹息了一声道:“哀家认为,魏冉才具宏阔,但秉性刚烈,霸气太过,可靖难平乱,可治国理民,却不可长期秉政,必生傲心,反制朝野;甘茂者,志大才疏,机变有余而心胸狭隘,分明无兵家之才却领受上将军要职,看似权兼将相,实则一权难行,此等人物可维持朝局不乱,却不可开拓大功,武王嬴荡以甘茂为国柱栋梁,掌权朝野,秦国下场如何?稷儿,你若再走赢荡老路,必然招使秦国衰败至亡,难以翻身了。”

  秦王赢稷听到这,浑身冷汗直冒,对舅公、对甘茂,太后的评点简直便是入木三分,直指核心关键,自己内心复杂难明的念头,竟是让母亲三言两语点个通透。

  不过嬴稷天赋极高,本来就是罕见的少年早成,如何掂不来其中分量?

  这时他忽然明白了严君疾,他明明早已看清了魏冉和甘茂,却不自己说出,假托太后之口,这样他却不得罪朝前两位权臣,果然姜还是老的辣,而且魏冉是他舅公,太后的弟弟,严君疾一旦背后贬低,也怕触动秦王与太后亲情逆鳞,果然手腕高明。

  转念一想,严君疾号称秦国智囊,其实早就看清了秦国的走势,却从不劝谏秦武王,任其折腾,既有明哲保身的嫌疑,又洞察时局,似乎时刻为秦国的崛起不遗余力。

  赢稷微微点头,看到严君疾平淡自然的神情,猜到对方怕是早有应对之法,可笑是他自己身为秦王,在这像热锅的蚂蚁,却不如母亲和老丞相沉稳了,自己这个君王心性还远远需要磨练啊。

  此时,赢稷冷静下来,脸色敛去着急的神色,对着宣太后便是深深一躬:“太后所言大是,孩儿受教了。”

  请收藏:https://m.17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