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二章初进红石山!(上)_明末第一枭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薛羽住在白沙堡东南角,一座破旧的房子里,土胚墙、茅草顶、木板门,还没有窗户,也没有院子,环境相当简陋,好在打扫的很干净!

  并非军户们欺生,而是白沙堡内的房子,就没有一座不是破旧的,相对来说,薛羽的住所还算好的呢!

  房子分成三间,西边是储藏室,放着粮食、干柴,以及一些杂物!

  中间是厨房,砌着一个灶台,还有一口铁锅、一口两人合抱的破水缸!

  东边是卧室,靠南墙的位置砌了一座土炕,一丈多长、六尺多宽,面积称不上大,上面却坐着近二十个孩子,紧紧的依靠在一起,依旧冻的瑟瑟发抖!

  有几个年纪小的孩子,小手冻的又红又肿的,就像是胡萝卜一样,耳朵也给冻坏了,不断有黄色粘液流出来,看着十分可怜!

  “唉!-唉!”

  薛羽背着手,在地上来回溜达,不时叹息两声,小脸上挂满了愁云!

  榆林的冬天,不是一般的可怕啊!

  北风呼啸,天寒地冻,水缸放在屋子里,还紧挨着灶台,一夜下来都冻成了冰坨子,室外的温度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个时代没有地暖、暖气之类的,御寒的办法只有两个:一是穿厚衣服,二是烧火炕!

  棉花这种东西,早在东汉年间就传入中国了,宋、元时期开始大面积种植,纺织业也是蓬勃发展,各地出现了不少纺织作坊,江浙地区更是获得了‘衣被天下’的美誉!

  问题是,军户们太穷了,就连添置单衣的经济能力都没有,更别说棉衣、棉被了。

  光板没毛的老羊皮袄倒是有几件,由大家共同使用,谁出门谁穿着,至于不出门的人,只能坐在炕上取暖了。

  火炕是用土胚搭建的,跟厨房的灶台连接在一起,上面铺席子,下面有烟道,虽然模样不太好看,取暖效果还是挺不错的!

  不过吗,用火炕来取暖有个前提,就是得有足够的干柴!

  “小鼠,咱们的干柴、粮食还有多少了?”

  “干柴不多了,就算省着点烧,也只能维持三四天了,粮食的情况好一些,如果熬粥的话,还能坚持半个月左右!”

  “能弄一些柴禾回来吗?”

  “老大,实在没办法了,现在这点柴禾,还是邻居们接济的呢,咱们自己捡的那些,早就烧干净了!”

  白沙堡临近沙漠,周围的草木非常少,燃料不足一直是个大难题,夏、秋季节还能勉强凑合,冬天可就不好过了。

  往年时候,百户爷爷都会带领青壮们,到很远的地方砍伐树木,再费很大力气运回白沙堡,供军户们过冬之用!

  可是萨尔浒之战,青壮们尽数阵亡沙场了,一个也没有回来,剩下的都是老弱妇孺,并没有远行的能力,因此干柴也就没储备多少!

  为了烧炕取暖,人们把附近的枯枝、落叶、干草都捡回来了,

  请收藏:https://m.17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