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三百三十七 小圆三酌楼_血沃轩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何能够推行?而只要他想不出解决地办法。承受不住压力。只要稍有退让,就是自己出头的时候了。

  一旦逼迫朱由斌恢复了旧地科举制度。那么他的威信必然大打折扣,以自己为首的势力就可以一步步的把持住朝政……

  所以张溥虽然没有答应那些陵社成员的请求,但却在有意无意之间,透露出了这一切地真正幕后主使人其实是武英王朱由斌。朱由斌虽然权高位重,但只要全陵社,全天下地读书人能够拧成了一股绳,那么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恢复到原有地秩序。

  要公然和于挽救朝廷危亡有大功的武英王作对,未免让那些读书人心里有些发虚。但深知他们的秉性脾气的张溥,搬出了“风骨”、“大义”以激励之。这却是读书人们最为看重的,在张溥的撺掇下,很快他们便确定了一个目标……

  京师出现了一种并不为普通人所能看到的争斗。往往在酒楼、在青楼,属于陵社和复社的两派人一旦相遇,便会借着评古论今的机会,对对方冷嘲热讽。而发展到后来,总是会弄成恶语相对,互相揭对方的老底,互相说对方有辱斯文等等。

  而官员们早已接到了不得插手这些事情的命令,因为只要读书人不打起来,一般情况下没有人愿意去管。倒是那些在酒楼中的客人,却因此而多了道“下酒菜”。听着他们通古论今,恶语相向,然后喝上两口小酒,倒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京师,小圆三酌楼。

  这小圆三酌楼颇有名气,相传当年连建文帝也曾经微服来过此楼,在品尝了这里的几样精致小菜之后,大为赞赏,因此亲笔题写了“小圆三酌楼”这几个字,一时使这酒楼在京师之内声名大振!

  而京师附近的风流雅士,文人墨客也总喜欢聚集在这里,引经据典,纵论文章,喝到高兴时,便会让酒家拿上笔墨,在墙壁上留下自己的“墨宝”。在楼内放眼看去,到处都是词语歌赋,倒也不乏高攀龙这样的名家大作。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这本是大明的忠臣于谦的一首诗,复社领袖之一的钱谦益一边念着一边大声赞叹:“不想却在这里见到了于阁部的真迹。想于阁部一生忠烈,为我大明忧国忧民,若我大明人人都能像于阁部一样,何有流寇之乱,何有金虏之扰?”

  侯方域却笑道:“说到于阁部。却想起一个趣事来。当年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而于阁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

  请收藏:https://m.17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