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二百二十九 大战前夕_血沃轩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袖地贼军打得焦头烂额,难以喘息。

  在关外,清兵咄咄逼人的进攻使它陷入深深的困境,只有勉强挣扎,却无还击之力。庞然大物的明朝内外交困,一天天垮下去,迅速走向没落,而整个形势对清政权空前有利。

  满清谋臣们不禁欢呼:“今四方咸归,后患已绝,既无内顾之忧……试看南朝君臣将相,谁是敌手!”

  皇太极正确地估量了明清双方地力量,选择了一个恰当的时机,决心打破明清在辽西地长期僵持状态,对明的新的强大进攻就从首当其冲的锦州开始。崇祯十三年春,他采取第一个步骤,就是在义州筑城,屯田,积粮饷,作为向锦州进兵的基地,然后向锦州进逼!

  而这时被崇祯委以重托的是蓟辽总督洪承畴,此时大明在辽东的统帅杨镐、袁应泰、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总兵张承胤、杜松、刘綎、满桂、赵率教、王宣、赵梦麟、马林等十五员名将都已死去,洪承畴俨然成为了明朝出朱由斌外最优秀的军事统帅。

  清兵进居义州,筑城屯田时,锦州告急,已引起大明朝廷的严重警惕,及至逐步逼锦围锦,他们不禁感到惊慌。这时,他们才看清对方的战略意图,不仅要夺得锦州,还要谋取战略要地松山。有便紧急指令蓟辽总督洪承畴设计解围。

  崇祯十三年五月上旬,洪承畴奉命出山海关,驻宁远,指挥各路兵马援锦。

  而这个时候的吴三桂是援锦大将之一。洪承畴首先召集吴三桂和前屯卫总兵王廷臣、玉田总兵曹变蛟、蓟镇总兵白广恩,议破围锦之敌。

  然后,洪承畴亲至锦州外围军事要地松山,相度地势,察看清军态势,感到明朝兵力尚嫌不足,请求增加兵力,应达十五万。

  随后经朝廷阁臣会议,崇祯批准,同意增兵。于是,增调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山海关总兵马科等四员战将,各率所部援锦。加上前四总兵,共为八镇总兵,合兵力十万、马四万、骡一万。还不足十五万之数,朝廷又做了番努力,最大限度续增至十三万而止。令各镇总兵“刻期出关”,速会兵于宁远。

  深知松锦决战重要性的江南总督,忠勇武英王朱由斌上书朝廷,并以密信于洪承畴,愿出江南军五万驰援边关,自备粮草,不要朝廷一两银子,但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

  朝廷的回答是江南亦是朝廷重镇,忠勇武英王和江南军当镇守此处云云,总之就是一句话死也不用江南军……

  洪承畴的回信客气得许多,王爷的好意洪承畴心领了,可是朝廷已经下了严旨不用江南军。他洪承畴也没有办法……

  道谢绝让朱斌沉浸在了绝望之中。国家危亡到了这祯却还是因为一己之私不肯用江南军。他地近卫看到王爷在院子里独坐

  请收藏:https://m.17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