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关于刘虞和公孙瓒,还有阎柔,开个单章_大汉昭烈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俱反,张奂讨之,皆出塞去。——还是一样,狼子野心,打不过就投降。

  这种民族,怎么可能无缘无故地就给刘虞面子,难道刘老先生长了一脑袋红头,还缺条胳膊?

  怀着疑问,我们看看第二条记载:

  中平中,以瓚督乌桓突骑,车骑将军张温讨凉州贼。会乌桓反畔,与贼张纯等攻击蓟中,瓚率所领追讨纯等有功,迁骑都尉。张纯复与叛胡丘力居等寇渔阳、河间、勃海,入平原,多所杀略。瓚追击战于属国石门,虏遂大败,弃妻子逾塞走,悉得其所略男女。瓚深入无继,反为丘力居等所围于辽西管子城,二百余日,粮尽食马,马尽煮弩楯,力战不敌,乃与士卒辞诀,各分散还。时多雨雪,队坑死者十五六,虏亦饥困,远走柳城。诏拜瓚降虏校尉,封都亭侯,复兼领属国长史。职统戎马,连接边寇。每闻有警,瓚辄厉色愤怒,如赴仇敌,望尘奔逐,或继之以夜战。虏识瓚声,惮其勇,莫敢抗犯。

  瓚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乃画作瓚形,驰骑射之,中者咸称万岁。虏自此之后,遂远窜塞外。

  瓚志埽灭乌桓,而刘虞欲以恩信招降,由是与虞相忤。——《后汉书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

  “二百余日,粮尽食马,马尽煮弩楯,力战不敌,乃与士卒辞诀,各分散还。”

  “虏亦饥困,远走柳城。”

  “虏识瓚声,惮其勇,莫敢抗犯。”

  “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乃画作瓚形,驰骑射之,中者咸称万岁。虏自此之后,遂远窜塞外。”

  这就对了嘛。

  再联系上一条记载,我们不难清理出这样一条脉络:

  张纯张举勾结乌桓叛乱,公孙瓒在极度困苦的情况下,重创了敌人,然后,刘虞到任,采取恩信招降,乌桓人顺水推舟,反手把张纯张举给卖了。

  乌桓人得了实惠,刘虞得了面子,皆大欢喜,除了损失惨重,还被摘了桃子的幽州边军和公孙瓒。

  之后二人的恩怨,看第三条:

  虞所赉赏典当胡夷,瓚数抄夺之。积不能禁,乃遣驿使奉章陈其暴掠之罪,瓚亦上虞禀粮不周,二奏交驰,互相非毁,朝廷依违而已。——《后汉书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

  幽州是个穷州,公孙瓒的部队穷得要“放任部曲,侵扰百姓”,而刘虞“为政仁爱,念利民物”,看上去公孙瓒就是个残暴军阀,而刘虞就是圣人了。

  公孙瓒性情暴躁不假,但是,那个局面,给谁谁都要闹了:我保家卫国的军队没饭吃,你作为顶头上司,居然还有钱财给胡人,一次两次就算了,还三番五次的给,你刘虞是汉人的官员还是胡人的运输大队长?

  至于那些被胡人劫掠走的百姓,财富,刘使君自然是看

  请收藏:https://m.17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