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4章 李隆基:比老子还会挥霍钱!_我在大唐躺平摆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鉷的靠山是李林甫,现在三省六部九卿全部都是右相得算。

  颜真卿就是最好的例子,一纸奏疏上去,先是递到了京兆尹那里。

  京兆尹韩朝宗是太子党,与韦坚交好,他看到颜真卿检举王鉷,自然是极其乐意继续往上递交的。

  可是,韩朝宗现在也岌岌可危,被韦坚案牵连。

  颜真卿的检举奏疏,连兴庆宫的大门都进不了。

  最后就只能放在了宰相府,李林甫的桌案前。

  恐怕王鉷已经欣赏到了颜真卿的书法,并对他上报的内容表示不屑一顾。

  退一万步,就算现在有人冒死去宰相府把颜真卿的奏疏抢出来,再拿着加特林一路杀到李隆基面前告诉李隆基王鉷的罪名,李隆基依然不会立刻暴怒之下把王鉷怎样。

  因为,李隆基依然要交给李林甫去调查这件事。

  深明大义的右相表示一定会调查清楚,出了兴庆宫恰好想拉屎,顺手就用那份奏疏擦了屁股。

  这就是目前大唐朝堂的基本现状。

  李倓心里非常清楚,杜二郎的死,给这件事造成了多大的阻碍。

  但杜二郎的死,也在政治游戏的情理之郑

  这货一个造纸的,本本分分造造纸,赚点钱,可以活得很滋润,但他却非要参与到澄心堂这件事来。

  他不死谁死呢?

  李俶见李倓沉默不言,道:“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你也不要再节外生枝,澄心堂已经保住,阿耶也没有遭受波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嗯,兄长放心,我不会再乱来的。”李倓道。

  李俶的神色变得低落,语气也有些低沉起来:“左相已经向圣人提出请辞。”

  左相?

  李适之吗?

  李倓心里琢磨着,李适之在这个时间请辞,这与历史轨迹是相符的。

  李适之那种人,就不适合现在的大唐朝堂。

  不是李适之没能力,李适之靠本身的家族身份入仕,又靠治理地方,以及水患和边功被提拔上来。

  但他是性格疏狂之人,又酷爱喝酒,执政方面比较本分,不太精通权术手段。

  偏偏他是皇族出身,有功劳,自然不服李林甫。

  于是李林甫就想着收拾他。

  右相收拾人,从来不恶语相加,而是礼貌示人。

  例如这一次,李林甫只让人对付韦坚、皇甫惟明,又对户部尚书裴宽做流查,御史台最近还弹劾了京兆府府尹韩朝宗。

  与此同时,像长安令柳升这种中层官员,也在名单郑

  但名单里绝对没有李适之。

  原因很简单,李适之是左相。

  李林甫虽然大权在握,但绝不会公开动和他几乎平级宰相的。

  因为公开动另一个宰相,就把“独揽大权”四个字写在脸上了,你猜李隆基会怎么想?

  而且右相和左相的角色有所不同。

  右相是中书令,起草政令,左相是门下侍郎,审批驳斥政令。

  为了更好的施行政令,大唐中期

  请收藏:https://m.17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