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49章 茶马互市和大明律_十国江山风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的罪名,被抄家灭族了吗?

  若非杨骁当时挺身而出,给李崧主持公道,恐怕时至今日,李崧依旧不能洗刷冤屈的。

  唉!

  陛下真是太离谱了。

  为收买人心,就知道一个劲儿的折腾我们!

  窦贞固和郑仁诲满腹牢骚,却也不敢对杨骁说出来。

  除非,他们不想当官了!像刑部尚书、大理寺卿这样的重要官职,他们不想当,有的是人想当。

  还是求之不得的那种!

  可想而知,接下来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有的忙了!

  既要编写《大明律》,还要审理历年来的冤假错案。

  “陛下。”

  这时,作为吏部尚书的苏禹珪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手持牙笏,站了出来,向杨骁进言道:”范质范大人所主张的,允许百姓与蕃人私便交易,除违禁品外,各地可互市通商,各取所需。”

  “这种政策,十分不妥!”

  “蕃人狼子野心,桀骜不驯,怎能让民间百姓跟他们私便交易?”

  “倘若蕃人从关市中得到了武器弓弩和盔甲、马具等物,岂非会危害边民,危害朝廷吗?”

  “请陛下三思!”

  闻言,杨骁微微一笑,挥了挥手道:“苏卿,你的担忧,不无道理。”

  “这就要看各地方的官吏将士,以及那些前去互市的商贾,能否慎独了。”

  “蕃人想从中原获取盐、丝绸、茶叶等商品,中原商贾也能从蕃人那里,获取马、牛、羊等牲畜,或是皮革、药材等物。”

  “无非是各取所需罢了。”

  “违禁品不得流入蕃人部落,这是禁令。若有违反者,视作通敌叛国,一律满门抄斩,不得有误!”

  “《大明律》中,要着重撰写这条律令。”

  “诺!”

  既然杨骁已经有了决断,苏禹珪也不好在说些什么反驳的话了。

  不得不承认,如果让铜铁武器流入蕃人那里的话,的确会对大明朝廷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

  契丹人是怎么崛起的?

  历史上的茶马互市,见之于唐,成制于宋。

  自唐朝起,官府用内地的茶叶在边境地区与少数民族进行以茶易马的一种贸易方式。

  不过,其作用与意义要远远超过贸易往来,更是一种国家法规。

  唐朝的互市,并没有明令互市的双方能交易什么物品,不能交易什么物品。

  这就导致大量的铜铁兵器流入到了漠北,契丹人在崛起的过程中还招收了许多能工巧匠,让他们负责打造武器盔甲,升级契丹人的装备。

  然后,兵革犀利的契丹人,就不断壮大,军事实力很是强悍。

  有鉴于此,自后梁以来,中原王朝都是不允许铜铁兵器外流到蕃人部落的,甚至还取消了互市,不让内地的商贾跟蕃人交易。

  杨骁知道,自己让内地的商贾跟蕃人私便交易的话,肯定会有贪得无厌的商贾,冒着被满门抄斩的风险,把铜铁兵器卖给蕃人。

  但,那又如何?

  敢这么做的商贾,他一个都不会放过。

  杨骁并不介意杀鸡儆猴。

  总的来说,杨骁允许民间百姓跟蕃人私便交易的话,是利大于弊的。

  边疆的蕃人有了茶叶、粮食、盐巴、丝绸等稀缺的东西,可以消停消停,不必再忍饥挨饿。

  内地的商贾从蕃人那里得到各种各样的皮革、牲畜、药材等物,也能倾销到中原,造成一种商业上的繁荣,蓬勃发展。

  杨骁这是在给大明的商贸注入新鲜活力。

  而且,蕃汉互市的话,光是关税、专卖税什么的,就够杨骁赚得盆满钵满的,使国库有了盈余。

  无非是各取所需罢了。

  “陛下,臣认为,除此之外,范大人所主张的,命诸州所差散从亲事官等,一齐遣散;对累朝极为严酷的盐、酒、皮革的禁令稍予放宽。以及废除京城内无名额的僧尼寺院。”

  “此三项政策,不太妥当!”

  请收藏:https://m.17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