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3章 记事参军_重生周隋之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考验,杨坚将他唤去,口述二十三事,说罢,即让崔澈行文。

  所幸崔澈这人好记性,否则也背不得那么多的诗词,杨坚所述二十三件事,他都一一牢记,至于起草奏疏,此前崔澈已经看过相应格式,更是难不住他。

  挥毫洒墨,崔澈认真书写,二十三本奏章一气呵成,他停下笔,不急于揉搓酸痛的手腕,将奏章进呈给杨坚。

  杨坚看罢,大感满意。

  崔澈所书二十三事无一错漏,条理清晰,虽措词用句不如此前的《平陈策》,但也清楚,《平陈策》是苦思冥想的产物,而这些奏章只是仓促而为。

  更何况奏疏不同于檄文,更重条理清晰,对于文采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

  杨坚对崔澈大加夸赞,崔澈也因此坐稳了记室参军之位。

  二十三事之中,便有一条是关于崔澈堂兄崔达拏。

  杨坚既然答应了崔澈,要免去崔达拏死罪,自然不会食言。

  只是这免死借口着实羞辱人,直言崔达拏名为长史,却无才能,事事皆委于人,尸位素餐之辈而已,这种人杀之无益,留之无害。

  向小皇帝建议免其死罪,但为了警示世人,也得配往边疆,虽遇大赦,亦不能归。

  当然了,建议归建议,但不在乎小皇帝是否同意,因为天子印玺就在杨坚的长案上,是当初从颜之仪手上抢来的。

  杨坚一一盖印,命书吏分发各府衙,崔澈也告辞退下。

  经历了这一事,澈哥儿第一天当值的工作便清闲下来,除了偶尔被杨坚唤去代笔,澈哥儿有的是时间翻阅之前的文书。

  在杨坚当权以后,除了平定叛乱,朝臣们上疏最多的便是奏请停止营造洛阳新宫。

  如今的长安属于汉代长安城,其破败狭小,难为大国之都。

  北周灭齐以后,以洛阳为东京,周宣帝,即天元皇帝宇文赟下旨,在洛阳营造宫城,便是有了迁都的打算。

  这样的举动自然侵害了关陇勋贵们的利益,若是定都关东,他们便远离了政治中心。

  故而哪怕是宇文赟还活着的时候,奏请停止营建洛阳的折子就没断过。

  宇文赟一死,杨坚掌权,立即下令停止洛阳建设,这一条政令也是他能够赢得关陇勋贵们支持的原因之一。

  崔澈翻阅着过往一封封奏疏,不仅仅是关于东京洛阳的折子。

  通过这些奏疏,也加深了对这个国家的了解,甚至对不少官员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当然,这样的了解是片面的,不可靠的,真正要摸清楚一个人,还得与他接触久了才知道。

  崔澈在丞相府里忙碌的时候,秋官府刑部司主官刑部下大夫也接到了指示,命人将崔达拏从狱中提了出来。

  当得知自己免于死罪时,崔达拏头脑还是懵的,直到狱卒告知他最新的消息,崔澈被杨坚所赏识,征为幕僚。

  崔达拏这才明白过来,定然是堂弟为他求情。

  “莫要耽搁了,早些启程吧。”

  他有心想向崔澈当面表示感谢,受命押送之人却催促道。

  崔达拏回头望了一眼宫城方向,感谢之言,尽数留在心中。

  休息了,休息了,继续求收藏、推荐票。

  请收藏:https://m.17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