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五十四章 召见与安排_我在现代留过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刊发了十多篇《官家纳司马温公谏议》、《司马温公与官家座谈二三事》一类的吹水文章。

  这些文章内容,可以参考意林与读者吹捧的西方名人事迹。

  总之就是官家圣明,爱民如子。

  而司马温公忠心耿耿,清廉正直。

  在吹水的同时,悄然给司马光加人设。

  这就是要温水煮青蛙,同时也是在发动岁月史书。

  可能在未来,司马光的形象,将被完全扭曲。

  从一个保守派的传统儒家士大夫,变成一个积极鼓吹工业的进步派大臣也说不定。

  而在如今,没有任何人能察觉到这些变化。

  哪怕是那些天天看汴京新报,又熟悉司马光的人,也察觉不到。

  只会认为,这是在美化、粉饰,顶多是夸大了一点。

  很正常的行为。

  “不敢。”苏轼连忙起身拜道:“此臣分内事。”

  “不瞒爱卿……”赵煦微笑着道:“其实朕很早就想要见爱卿一面了。”

  苏轼受宠若惊。

  “皇考在日,就拿爱卿的诗词,与朕看过。”

  “尤其是其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句,犹令朕印象深刻。”

  苏轼当即拜道:“微臣粗鄙之词,能入陛下之眼,实乃微臣之幸也。”

  但内心却是忐忑起来。

  忐忑什么?

  赵煦这个少主,将他当成了一个单纯的词臣。

  词臣,对于文人士大夫而言,绝不是个什么好标签。

  尤其是,对苏轼这样年纪的官员来说。

  一旦在皇帝那里的词臣标签被贴牢了,这辈子都别想翻身!

  道理很简单。

  年轻的时候,诗词可以是敲门砖,可以成为交游的利器。

  但,到了中年、晚年,还在拿着诗词作为敲门砖,当做交游的利器。

  那就只能说一个事情——你只会写诗词。

  一个只会写诗词的文臣,和伶人、妓女有什么区别?

  皇帝呼来喝去,达官贵人则将之当猴看。

  李太白当年那一句:天子呼来不上朝,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其中蕴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无奈?

  当代,也有一个典型的例子。

  晏几道!

  司马光去世后,晏几道为什么要离开汴京?

  因为他受够了被人当猴看。

  那些士大夫,那些名妓,表面上看,都是围着他转,甚至为了求他一首词,甘愿卑躬屈膝,刻意讨好。

  可谁尊重过他?

  除了已故的沈君龙、陈廉叔这两个老友。

  就只有司马康,才将他当人,而非是伶人看待。

  苏轼是无论如何,也不愿自己落入和晏几道一样的境遇的。

  那对一个士大夫而言,不啻于酷刑。

  而且是凌迟!

  苏轼在被贬官的这些岁月里,已经受够了这种酷刑!

  他在黄州的时候,真以为那些去看他的人、与他交好的人,都是他的迷弟、崇拜者?

  或许有吧。

  但更多的人,恐怕是去看猴的。

  你诗词写的不错啊!

  给个面

  请收藏:https://m.17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