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8章 虬髯客李世民_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且这光幕还配后世之影响,观感可比史册中寥寥数笔的戾太子之事清晰多了,庞统心说。

  孔明则是叹口气,觉得吃饱了撑的的人太多。

  看那诸葛丞相多尊贵,一国之事尽握于手,殚精竭虑,油尽灯枯而早死。

  看他孔明军师,荆襄诸事干脆就不管不问,益州的工作也分出去了大半。

  研究研究光幕言语,看看后世说法,再从故纸堆里找找先贤留下来的难题,再去教教书,好不逍遥快活。

  而且这侯君集乃是李世民元从,应当最能晓得这雄才大略君主的手段,怎么能生出这么愚蠢的想法的?

  成都府衙诸人也就感叹一下,倒是并没有觉得有多劲爆。

  毕竟隔着光幕看这唐朝和李世民多有雾里看花之感。

  但若是套一下,李世民之于孝武皇帝,李承乾之于戾太子,李靖之于卫霍。

  好像就差不多了,也因此他们几乎瞬间就将李承乾造反原因猜了个七八成。

  因此顿时还有点同情了。

  ……

  甘露殿中李世民已经调整过来了。

  不过看看双眼发直的杜如晦,再看看一脸木色的李靖。

  李世民只能尽力保证道:

  “朕定当勉力教导承乾,不至有此之祸。”

  【侯君集这事儿暂且撇在一边,继续来说李靖。

  《隋唐嘉话》之后,唐朝还创作出来了另一个比较出名的李靖形象。

  那便是成于晚唐的的《虬髯客传》,这个故事比较简单。

  白身穷小子李靖去拜访隋末的大司空杨素,仅靠几句话就惊的对方折节交谈。

  不过在正史上这会儿杨素早死了,所以看开篇就知道是在架空虚构。

  李靖没能折服杨素,但折服了杨素府上的家妓张出尘,这个姐们儿因为平时总揣着个红色拂尘,所以也名红拂女。

  查了李靖的住所,当晚就去投奔了,并且几乎是连夜拜天地,英雄佳人就这么成一对儿了。

  红拂女见识非凡,说杨素不行,隋朝要寄了,太原李世民有天子之相,咱们去投奔吧。

  然后就是半路遇到虬髯客,三人结伴去找李世民,结果本来想争霸天下的虬髯客见李世民就心死了。

  交代李靖好好辅佐李世民打天下,并把全部家产捐赠给李世民后,虬髯客买了个船出海了。

  故事结束是贞观十年时,李世民成了天可汗,威服四方,虬髯客打下了扶余国,在海外当国王了。

  简单的故事,往往联系时代就变的很好玩儿。

  有人猜测虬髯客这个虚构角色的原型其实就是李世民。

  因为《酉阳杂俎》有记载,“太宗虬须,常戏张弓矢”。

  《虬髯客传》中的这个虬髯客,会杀了仇人后用仇人的心肝下酒,初见红拂女也会生出不轨心思。

  杀气冲天,睚眦必报,有时候行事不太光彩,这就是虬髯客的标签,几乎可以无缝套到李世民身上去。

  因此完全可以看做这篇的创作是将李世民一拆为二。

  狂野、记仇、特别能打的李世民变成了虬髯客,离开中原,打下了扶余国。

  扶余国紧紧挨着高句丽,而二凤晚年在军事上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灭了高句丽。

  虬髯客这部分特质剥离之后,只余下了一个宽厚仁慈,虚怀纳谏的李世民,最终成了帝王楷模。

  再联系这篇成于安史之乱后,它倒是将晚唐人的那种复杂心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凤在时,亦不觉异,二凤崩后,不见其比。

  而李靖嘛,再一次成了人生赢家。

  年轻了好多岁,抱得美人归,征战天下功成名就,还和君王称兄道弟,令人艳羡。】

  光幕中还缓缓放出了这篇的原文。

  李世民原本还读的津津有味,但看到光幕说这小心眼、好色、食人的虬髯客就是自己,登时急了:

  “绝无可能!”

  一旁神游天际的孙思邈在心里撇了撇嘴,食人暂且不说。

  小心眼和好色,似乎……

  李靖则是感觉才弄明白了一个疑惑,为什么多了个被称作红拂女的妻子。

  心下倒是觉得分外好玩儿,听到光幕所说的陛下的遗憾后也笑道:

  “臣若真能年轻二十岁,定助陛下灭高句丽!”

  苏烈猛点头:老将军这话我信,请务必带我一个!

  请收藏:https://m.17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