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一章 流水线和标准件_借天改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兴地答应一声。

  “陛下,臣还有个问题。”钟进卫见崇祯皇帝好像有点高兴过头,连忙出声准备泼个冷水。

  崇祯皇帝看向钟进卫,笑着开起了玩笑:“钟师傅,是要赏赐了?”

  “啊,不是。”钟进卫一听,闹个大红脸,连忙转移注意力道:“陛下,新式窑还不成熟,哦,不是,还没成型。还有许多地方要改进,最重要的是,目前的新式窑产量有限,不能达到流水线作业要求。”

  “流水线作业?”几个人都听不懂这个名词,脑中都冒出一个问题,由崇祯皇帝问出了他们心中的问题。

  钟进卫看看他们,见他们满脸疑惑的表情,奇怪地道:“流水线作业,就是像流水一样,源源不断的做出来啊。”

  钟进卫一点破,所有人都觉得形象,要真是这样的话,这效率确实很高。

  特别是徐光启,他是技术型官,对此更是有所体会。想起自己见过的一些器械,就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臣想马上回去陶瓷厂,研究这个流水线生产的方式。”

  崇祯皇帝看着徐光启有这么高的做事积极性,很是高兴,对他摆摆手道:“不急在一时,等明日早朝后你再去不迟。”

  钟进卫刚才顺口一说起流水线作业,觉得有必要强调下。毕竟,现在大明的作坊里,基本都是手工作业,还不能做到流水线作业。以后,社会的发展,流水线作业是趋势。

  于是,他向崇祯皇帝说道:“陛下,这流水线作业,很重要的。”

  崇祯皇帝一听钟进卫如此强调,就认真听着。

  “陛下,流水线作业,能明显提高产量。分为两种,一种是像流水一样,所有步骤都自动,原料进去,成品直接出来,中间不需要干扰,能远远不断的生产。另外一种是,把一个物体拆成很多小件,每个人只负责其中一个小件,所有人都完成后,成品自然就出来了。”

  徐光启若有所思,崇祯皇帝却对第二种有点不以为然:“钟师傅,你这第二种法子,还不如一个人负责一个,多少个人就有多少件成品,这多好计算。”

  “陛下,错了。您听臣说。”也只有钟进卫会这么说话,也不怕得罪皇帝。

  不过崇祯皇帝显然不介意,对钟进卫道:“钟师傅,有何不对?”

  “陛下,比如一把枪,如果一个人负责造一把枪的话,他得了解并且熟练每个零件和步骤吧?”钟进卫问崇祯皇帝道。

  这不是废话嘛,不懂怎么一个人造枪。崇祯皇帝一边心里想着,一边按照惯例,配合钟进卫,点点头。

  “这种工匠不好找,也不好培养吧。还有可能其中一个零件不是他擅长的,会耽搁时间。但臣刚才说的这种,一个人负责一个零件。对比刚才的,就有很多好处。”

  “有哪些好处?”崇祯皇帝最喜欢问这句话了。

  

  请收藏:https://m.17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